院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的外语学科始于建校之初。七十多年的学科发展史见证了学科建立初期的艰辛;五十年代俄语教学的鼎盛时期和当时开设的英语、法语和日语课程;1978年人大复校后,从外语部到外语系、再到2001年组建外国语学院的发展进程;英、德、俄、日、法5个本科专业和英语、俄语、日语3个硕士点的设立;2006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初召开的首届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转型目标;以及2011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今天,当我们回顾人大外语学科发展历程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过去的7年中,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外国语学院已经顺利地实现了由讲授公共外语为主的辅助型教学单位向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的研究型教学单位的转型: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两个博士点已于2012年开始招生,德语语言文学的第一批博士生将于今年秋季入学;增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请已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即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近5年来,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共获得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三期"985工程"外国语学院的验收报告已通过学校审核;"985工程"学校重点支持项目"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中的第一批9个剧目,已于2014年1月亮相北京国际书展,这是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外国语学院在承担全校本科和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的同时,先后开设了大学英语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和研究生拔尖人才英语强化班,大胆探索大学生英语拔尖型和普及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研究课题2013年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路线图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标准"从2013年开始实施,更为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然而,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们更关心的则是人大外国语学院的未来。在总结和回顾人民大学外语学科发展历程的同时,我们也为学院下一步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以建设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推进相对薄弱的翻译和外国语言学这两个研究方向的建设;借助"985工程"的资金支持,重点扶植一批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科研项目;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英语语言文学建成北京市重点学科,并在2020年前后真正进入全国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行列。
我们坚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外国语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会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最终定能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几代外语人的夙愿。